分类
归档
一个土的掉渣的片名才能配得上这部经典的讽刺喜剧!

一个土的掉渣的片名才能配得上这部经典的讽刺喜剧!

开心麻花又要出新电影了,继《夏洛特烦恼》取得成功之后,又一部喜剧电影横空出世。我的好友前线记者丁立已经看过了点映,10月28号刷片之前先来听听她对《驴得水》主创的独家采访。

donkey-1

《驴得水》,乍一听这名字,没有商业片的噱头感,也不洋气,有一种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,或者,还有点“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”的感觉。当然,这个前提是你没有看过话剧。《驴得水》曾在全国前后历经二百场演出,场场爆满,累计约有十万人次观看。

一个怎样的故事,路过话剧,转为电影?又是怎样一群人诠释故事,表达自我?这部在点映期间就被断言为2016年票房黑马的电影,其内核是什么叩击了人心和时代?故事里,那个被称为现代版“羊脂球”的女性,其灵魂之美究竟美在哪儿?

10月28日正式上映前,我的记者朋友丁立独家专访了《驴得水》主创,直击讽刺喜剧的本质,剖析电影如何去掉话剧的“荒诞感”,而两位“学院派”的中戏导演能否在复杂的中国电影格局里带着一群“小咖”杀出一条先锋路?

导演周申:

donkey-2

导演刘露:

donkey-3

源于谎言,忠于底线

对《驴得水》的“不敢触碰”来源于:一遍看不够,需要两遍、三遍,甚至想拿来剧本耐心读一读。简而言之,这是一个“源于谎言,忠于底线”的故事,在专访前与同济大学的学生互动中,但凡提问涉及故事本身,导演的词汇里不止三次说到了“底线”。这个词,陌生又抽象!

donkey-4

《驴得水》的故事是这样的:一群“品行不端”却怀揣教育梦想的大学教师,从大城市来到偏远乡村开办了一所小学校。学校待遇惨淡、生活艰苦,但老师们都自得其乐,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。然而,教育部特派员要来突击检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宁,因为学校有一位“驴得水老师”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。就在所有人都担心丑事即将败露的时候,一个神奇天才的出现拯救了大家,然而谁能料到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……

donkey-5

所以,电影片名来自于学校上报给教育部的人名名单。这里需要“剧透”一点,所谓的“驴得水”就是一头驴,只是学校为了争取更多资金,因而多报一个人头来填补空白。然而,不真实存在的人,如何才能在上级的突击检查中蒙混过关呢?于是乎,“圆谎”的漫漫征程开始了。

donkey-6

导演周申说,故事原本只是一个笑谈,平日里吃饭酒局里听见的一则趣闻。仔细去考量这话也是,偶尔身边亦会出现类似于谎报名头的事。周申的原话是这样的:“得到故事的源头,其实2009年我听一个朋友聊起来一个趣谈。他在甘肃支教,有一个趣谈,一个民办学校缺水,于是乎,虚报了一个老师。领一份空饷,来养这头驴。”细心的周申将故事转述给了自己的同学、同行、同事刘露,“当时,我们所经历的生活,正好有特别多想要表达的东西,但是我们又没有找到一个篮子,可以把这个东西装进去。结果我听到了这么一个很有趣的谎言,其实当时觉得这个谎言很好。”

donkey-7

当时是2009年,也就是六七年前。“最早就是一个电影的大纲。我跟刘露09年的时候讨论这个事情。2010年我们就把它写成了电影大纲,我们就想推进把它拍成电影。但是,遇到了非常多的阻力和困难。我们想按照我们的艺术标准来拍这部电影。但是,遇到了很多困难。又不想妥协,又不想原地踏步,所以,后来我们决定先做一个话剧吧,好歹先立起来。结果没想到,话剧就火了,我们就更主动权来做这个事情了。”周申说,《驴得水》从话剧而来,转为电影,更应该表述为“话剧是电影的试水”,而导演周申、刘露都是中央戏剧学院的老师学生,因而话剧资源得天独厚。

donkey-8

说完故事怎么来的。想在这里介绍一下人物,因为有了人物的初步了解,才可以了解导演嘴里强调的“底线”。从目前拥有的冗杂资料里,截图了简要的人物介绍。

donkey-9-1

donkey-9-2

donkey-9-3

donkey-9-4

没有明星大腕,全是清一色的盲脸。这里需要提及的一个人是任素汐饰演的张一曼,看过电影的男性观众都纷纷表示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女性。有从事电影发行的朋友传来的简讯是这样的:“她俨然是这个学校的一个闯入者,外来的,放荡、单纯,开放又高尚”。在这所学校里,几乎每一位男性都对张一曼有所爱慕。

donkey-10

在电影《驴得水》的大学路演过程中,每一位主创身着“睡服”的T恤,意义就在于影片中有一段铜匠与一曼的纠缠关系,而关系的产生就在于“睡过”。张一曼的“与众不同”在于,全世界弄虚作假,可是她偏不。导演刘露说:“因为电影有了前半部分的铺陈,大家对一曼有了一个认识,因而到了最后她的自杀才是合情合理的”。张一曼与其他主演的矛盾瞬间被“撕裂”开,俨然就是从和铁匠之间的肉体关系被揭露开始的,这是第一个矛盾升级的点,所有对张一曼有幻想的男性们纷纷表现出了不同的脸孔,而经历抛弃后的铜匠转身变为了更高级版的自我。

donkey-11

一边是求之而不得的男性对张一曼的不尊重鄙夷地表达“你就是一个婊子”的想法,一边导演的镜头里张一曼会有剪下一小段头发给铜匠的回顾。周申说,张一曼最后的“自杀”源于人物的情感走势,原本的故事结局不是这样的,张一曼同流合污共同“圆谎”,张一曼离开学校远走他乡,这都曾是主创们设想的结局,但是“只有自杀这种极致的表达,才可以让观众信服”,刘露说,有一天任素汐在表演时出现了“灵魂出窍”的出离感,那时候才感觉到了人物的力量,因而认定了张一曼必须死去的故事结局。

donkey-12

因为有了这出“自杀”戏,已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任素汐才可以真正诠释什么是“底线”。这是看完电影一遍,并试图解读导演的意图后的一种表述。“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,源于谎言很好理解,但是,“忠于底线”的部分兴许还须在正式上映后走入影院再做揣摩。

没有明星,又曾是话剧,人物会不会脸谱?

“从话剧到电影,怎么做才能自然”,这个问题在观影前后、与导演交流前后一直都在冥思苦想,如果你是这位话剧导演,转型为电影,怎么做才能讲好这个故事?周申、刘露因为都是学院出身,回答时运用到了诸多漂亮的词汇,比如,话剧更具荒诞感、夸张性更强;电影的表现中,运用到了更多的细节,人物反应更加“收”。

donkey-13

刘露说,从话剧到电影进行了50%—60%的改编,这个比例去查阅了一下资料不算少了。“因为话剧的假定性和电影的假定性不一样,话剧的假定性更佳癫狂一些”,导演以铜匠看到别人戴上大盖帽的“角色反应”为例,“话剧里,铜匠只要看到别人戴上大盖帽,就吓得下跪,不用你说我是什么职位,我是干嘛,无论是谁,只要戴上大盖帽就下跪,观众就会觉得相当地真实。相当地准确,相当地概括”,然而在电影中,铜匠就不能这么“演”,“你如果在电影里,一看到大盖帽就下跪,那就太假了,那不符合电影的假定性。所以我们把所有的这部分内容全部调整成电影的真实。”

donkey-14

大比例的改动,也是大家可以再进电影院观看的重要原因之一。除了铜匠之外,话剧中拥有莎士比亚似的台词,英文的表达,在电影全部推翻,“我们就这样改成了一曼翻译铜匠平时唱的蒙语歌。这样的情节换了很多,等于话剧中骨架是没有变,但是,里面的血肉、那些包袱、那些情节的转换,其实是做了很大的更替的。”

donkey-15

“电影艺术给我们更大的空间去挖掘人物的内心,在话剧里呢,你要那么去挖掘,离观众太远,观众也看不见。电影里,比如说一曼剪头发的戏,在话剧中是没有的。话剧中并没有,一曼送给铜匠头发,铜匠要求把一曼的头发剪掉。这样的情节是没有的,给了我们,勾勒人物的内心。电影更有力量。”

两位导演的表述都很“专业化”,皆是历经反复思考、磨砺之后的感悟之语。兴许在大众看来,他们的表达不够接地气,但是仔细琢磨,都是对一个个人物在严谨地反复排练中寻找到的良心发言。

donkey-16

说完改动,说明星。没有明星!够飒!殊不知,在电影资本的红利期,拿着故事大纲,叫上一堆明星,很容易就可以赚得满载而归。哪里用得着立意,甚至还听说过没有分镜头脚本直接拍的剧组,照样赚钱,照样红。有明星就够。可是,《驴得水》没有明星。

周申说,原本任素汐就是自己的一个学生,以前也不觉得有什么异样,她毕业几年后再见到,包括直到《驴得水》项目进入演员选拔、表演期之后,周申开始赞叹“任素汐就是一个天才”,这句赞美从一位看似儒雅、长相“学院”的导演口中说出,显得霸气异常。有影评人“站台”放豪言:“故事为王,何需明星”。

donkey-17

因为《驴得水》的话剧太过红火,因而转变为电影后, 莫衷一是的声音也出来了。比如,话剧味道太浓重、舞台感依然在。唱衰的声音也是有的,专访时提问导演“会不会担心,《驴得水》的人物在话剧里因为有典型性,但是到了电影阶段会被指脸谱化”。两位导演几乎“抢”着回答,且都是否认,“不会,我们从来都不是塑造角色,而是找到最真实的人来演最对的角色”、“《驴得水》人物的典型性肯定有,但也有其复杂和耐人寻味的地方”等等。

donkey-18

“张一曼的性格塑造她来到这个地方就是为了自由自在地活着,她根本不在乎故事中其他人在意的那些东西。大家都不相信张一曼会为了外物改变自己。我们认为,既然前面是成立的,一定是后面出了问题。一次次在情景中,有一天任素汐出现了一种疯癫的状况,我觉得,可能这样往下发展是对的。这个和侮辱过女性是相似的,要符合两个真实,一个是人物逻辑的真实,一个是生活的真实。”

donkey-19

刘露就人物角色“立”的部分再次强调了“逻辑”。

”我们不会刻意塑造每一个人。在这个架构之下,四五年的话剧演下来的时候,角色和人物结合在了一起。我们只写骨,只会聊脉络,我们用人来写。事儿就是这个事儿,任务就是这个任务,每个人都是有共性,某一个人代表某一种共性,你会发现,鲜活。“

“是典型性,还是脸谱化”的问题,无论是影评人,还是导演主创,都没有给出一个完全可以说服人的答案,只有上映之后,市场、观众给出的答案才会是最正确的,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在10月28日看完电影后思忖“张一曼这个角色似乎在哪儿见过”,但愿没有。

这里需要讲述到的一点是,周申、刘露选择的开心麻花,拥有过“话剧改编为电影”的成功案例,也就是开心麻花的第一部电影《夏洛特的烦恼》。开心麻花的“崛起”一定程度上也有赖于《夏洛特的烦恼》的成功。

donkey-20

据说,“京城”很多电影投资人、出品人很是眼红“开心麻花”的成功,很多艺人很是眼红“沈腾”的走俏,大家都想效仿开心麻花做电影,可是,“开心麻花”的节节开花似乎无法复制。《驴得水》能否再续《夏洛特》的市场辉煌纪录?《驴得水》历经6年的蛰伏,能否一炮打响大荧幕?一切静待10月28日的到来。

●讲个笑话,你可别哭

“23日,《驴得水》1000场点映,博得50城欢笑,收获60000人惊喜。多城市上座率近90%,有观众说:这是2016年最出乎意料的喜剧。”

这是导演朋友圈分享的点映成绩,这几日导演的朋友圈没有停止过“安利”。除了大型的校园路演,目前也没有太多的微博微信的营销号在炒作中。《驴得水》的营销思路还是挺“开心麻花”的,而也挺“周申、刘露”,有点拿作品说话,一切就看实力的感觉。

donkey-21

某著名影评人,直接朋友贴出了一句话:“除了陈佩斯、宁浩、冯小刚,原来还有他们知道讽刺喜剧怎么拍好看!”这话有点“营销”的成分,但是,《驴得水》的宣传词真是诠释讽刺戏剧的最佳解读:“讲个笑话,你可别哭”,想起卓别林、想起陈佩斯,想起喜剧横行的大荧幕、小荧屏里的诸多作品、人物。

donkey-22

周申因为本身也是上海人,因而在提及话剧曾在上海被“禁”,一颤,“啊,我忘了《驴得水》在上海演出时停过一段时间”。电影的审查,倒是没有太多的问题,一个好的故事,带动话剧的成功,继而推进电影的到来。

“我们在审查上没有遇到任何问题,我跟刘露是绝不妥协的人,然后,我跟刘露也是绝对不会自我阉割的人。先按照我们想要表达的,百分之百的想法拍出来的成片,给到审查部分。审查部门就提了一条意见。我们非常忐忑地等待修改意见,你们的蒙语要加中文字幕,你自己加了字幕,自己去拿龙标。我们是觉得,希望中国电影好的人,其实比我们想象得要多。而且他们还比较懂行。”

donkey-23

至于“讽刺喜剧”的部分,周申在专访时提到了一次怎样做是“高级的做法”,不需要低级的逗乐,需要用既深远又通俗的角度去讲述故事,“我们不是曲高和寡,我们是通俗的,我们是有艺术追求的”。如何有趣,有观影人统计了一下“111分钟,178次笑声”,这就是答案。

最后给《驴得水》拉一个票,去看看“十月最惊喜”的电影吧,另外,很想听听男性怎么看待张一曼这位被称为中国“茶花女”、“羊脂球”的女性,同时,周申、刘露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亦是让人深受感染,专访结束时,导演穿过人群走来“如果你还有问题,可以再找我”。导演会不会是下一个陈佩斯、宁浩、冯小刚,暂时不知,但是,请把《驴得水》定入2016年必看电影之一。

dingli

Previous Post图像后期处理之色彩原理 vol 2 | 颜色空间
Next Post图像后期处理之色彩原理 vol 3 | 线性流程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